2型糖尿病口服三联方案为啥有争议?和你想的不一样,一文讲透
一条2.3亿次阅读的话题突然弹出——《成人2型糖尿病口服三联优化方案专家共识》!不少糖友举着手机问医生:“网上说吃三种药伤肝肾、还会低血糖,我能吃吗?”医保能不能报,更是揪着大家的心。
一条2.3亿次阅读的话题突然弹出——《成人2型糖尿病口服三联优化方案专家共识》!不少糖友举着手机问医生:“网上说吃三种药伤肝肾、还会低血糖,我能吃吗?”医保能不能报,更是揪着大家的心。
血糖调节异常不等于糖尿病,却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若不积极干预,距离糖尿病仅一步之遥。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便是血糖达标。
近日,浙江5岁女孩小飞(化名)因发热、气喘气粗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被当做感冒在家用药,却突发昏迷送医,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更值得深思的是,医生建议其一级亲属进行相关检查,结果发现3岁妹妹已处于糖尿病2期(自身免疫活动期)。原本健康活泼的姐妹俩,却因糖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既是身体状态的直观指标,也能预测部分疾病的患病风险。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体脂率在预测疾病死亡率方面明显优于体重指数。该研究已发表在美国《家庭医学年鉴》上。
该方源自金元名医刘完素的《宣明论方》,核心理念是“解表攻里、清热散风”。中医认为上述疾病多与**湿热蕴结、痰瘀互阻、气机不畅**有关,尤其适用于兼有外感风邪或内热炽盛的患者。具体机制包括:
虽然土豆有不少的纤维、维生素、钾/镁、多酚等营养成分,多项指南都将土豆归类为蔬菜,但考虑到土豆含有的大量淀粉,我自己是把土豆当做主食来规划菜谱的,单独用炒土豆丝下饭,就感觉好像不是很均衡。
确实,这些都是控制血糖的“规定动作”,但它们并不是全部。真正让血糖稳住、让并发症推迟甚至避免出现的“药”,往往不是药。而是一种被很多人忽视、却被无数研究证实有效的行为干预——规律运动。
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的慢性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T2DM)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占全球糖尿病病例的大部分。久而久之,2型糖尿病可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糖尿病肾病(DN),也称为糖尿病肾病变。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最终可导致慢性
2型糖尿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中国。从2005年的每14人中1名患者,到2023年惊人的每6人就有1人,短短十几年间患病率翻倍增长,年轻群体尤其深陷其中。全球范围内,超过5.4亿人受此困扰,而中国患者数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形势严峻。
经编委会审查通过,《中国全科医学》七月份部分最新录用文章名单如下。
一项追踪近40年、涉及超过20万名健康专业人士的大规模研究揭示了土豆烹饪方式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显著关联。研究发现,每周食用三次炸薯条会使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20%,而食用相同数量的煮土豆、烤土豆或土豆泥并不会产生同样的健康威胁。这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
作为你们最“贴心”的健身教练,我必须语重心长地劝诫大家:千万别去运动!真的,我见过太多“深受其害”的人了,他们那副容光焕发、精力充沛的样子,实在让人心疼!尤其是以下这五个“可怕”的原因,我敢打赌,你绝对承受不了!
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靶向肠道激素的疗法所带来的心血管和肾脏益处背后的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最新研究表明,肠促胰素激素中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是连接消化、代谢与心血管功能的关键纽带,它们通过支持机体对营养摄入的生理
谁也没想到,一种几十年来被默认为糖尿病“标配”的药物,悄悄地在65岁以后,给一些人带来了“意外的改变”。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就像是个“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我们身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人,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是“糖友”。更令人揪心的是,有将近一半的患者自己都不知道。
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让晚餐成了营养最密集、摄入时间最晚的一餐,可人体的代谢系统并没有“加班”能力。研究显示,中国人晚餐平均摄入热量比20年前提高了近30%,而同时期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几乎翻倍。不合理的晚餐结构,正在悄悄改变你的血糖曲线。
咱糖友总纠结: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到底选哪个?这篇就用3步说清——先看心脏舒服不,再查肾的过滤能力,最后记好防护要点。结合真实例子和医生都认的研究,帮你避开"随便换药""降糖越狠越好"这些坑,说到底,护好心肾比啥都重要。所有说法都来自2024版《中国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和肝硬化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每年分别造成全球500万人和120万人死亡。在中国,无论是肝硬化还是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处于全球中上水平。临床上,肝硬化合并血糖升高的患者十分常见。由于肝硬化的
2型糖尿病(T2DM)管理的目标不仅要实现早期血糖控制达标,还要改善临床结局。因此,降糖药联合治疗的时机和药物选择尤为重要。
每当我跟随教授一起查房,总是庆幸都能获得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医学见解。这次,一位患者的情况尤其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最初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但在经历了其他疾病的相关治疗之后,出人意料地转变成了1型糖尿病。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它却极大地丰富了我对糖尿病分型多样性和糖